從被照顧者蛻變為支持者:
精神障礙者同儕支持員訓練帶來生命轉折
在推動精神障礙者自立生活的路上,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以專業的精神和創新的方法,推出「精神障礙者同儕支持員訓練計畫」,協助精神障礙者從被照顧者蛻變為能夠支持他人的關鍵角色。該計畫透過系統性的學、術科訓練,培養精神障礙者成為專業的同儕支持員,協助更多人實現自立生活的願景。
此訓練計畫包含基礎課程22小時、專業服務核心課程46小時及術科實習32小時,總計100小時的密集課程內容,涵蓋理論與實務的整合。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張自強指出,協會在去年訪韓後,針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並增設學員住宿與交通費補助,期望降低學員的經濟負擔。今年吸引了30位精神障礙者報名,最終有15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學員完成培訓並取得資格,他們將有機會在未來回到各地擔任同儕支持員。
第一年完訓的小真分享,她兩年的同儕支持員工作經驗不僅讓她陪伴多位同儕走過困境,也透過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熱情。她更表示,隨隊赴韓國見習國際同儕服務的機會,讓她看見精神障礙者支持體系的多元樣貌,對自己和他人都充滿了新的啟發與希望。小真的經歷,彰顯了「支持他人就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新ˊ

本次也邀請台北市同儕支持員小靜及新北市同儕支持員小勳擔任講師,希望能實踐CRPD精神,由障礙者自我表達,同時也將第一線實務經驗帶給學員。小靜表示自己是視覺障礙者,112年首次接到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的邀請,覺得很緊張,但也想試著挑戰自己的障礙限制。當時的她在同儕服務的經驗沒有很多,在台北市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支持中心同儕督導-林鈺翔鼓勵下,站上的講師台,每一次的「分享」也讓她越來越有信心,也更加了解不同障礙類別生活中的困難及合適的應對方式,這些成為她最珍貴的資料庫及合作的好夥伴。

小勳是一位視覺障礙者,她表示這是第一次擔任講師,這次經驗帶給她許多收穫,學員對於“同儕支持員”有不同的目標與期許,雖然無法看清楚現場的學員,但可以感受到學員散發出來的光芒。尤其在案例討論中,學員能提出不同的角度觀點,幫助她在未來提供同儕諮詢服務時有更多元的思考。

張自強理事長強調,該計畫的核心在於培育精神障礙者不僅能夠了解自立生活的概念,更能運用自身生命經驗,協助更多人找到生活的方向與價值。他呼籲,應將同儕支持員的培訓納入國家職業訓練體系,讓更多精神障礙者能夠成為改變者,共同實現自立生活的理想。這群完成培訓的學員象徵著希望,他們將帶著專業知識與親身經歷,陪伴更多人走出陰霾,為台灣精神障礙者自立生活的未來,點亮一盞盞明燈。

新聞聯絡人:林恩淇
連絡電話:02-2391-5908分機11 (中心)
下載新聞稿請點選下方【檔案下載】
檔案下載